期刊简介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出版部门: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80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11/R
邮发代号: 28-3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出版周期:月刊
-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哮喘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4浓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大鼠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分别为K1组、K2组和K3组),每组8只.A组大鼠用卵白蛋白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氯胺酮处理组大鼠用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给予雾化吸入氯胺酮12.5g/L(K......
作者:朱美华;朱敏敏;周钦海;傅诚章 刊期: 2004- 06
-
高氧液对氧糖剥夺离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氧糖剥夺(OGD)离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小鼠神经元原代培养14d后,造成OGD离体神经元缺血模型,4h后复氧复糖(ROG),模拟再灌注模型.随机分组:对照组(A组,n=6);治疗组在ROG时,根据剂量的不同分为两组:B组(n=6)高氧液浓度为33.3%,C组(n=6)高氧液浓度为20.0%.各组分别于ROG后4、12、24h取神经元细胞记数后行四唑盐(MTT)比色试验.......
作者:曾真;张惠;徐礼鲜 刊期: 2004- 06
-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数量、功能及膜蛋白的变化.方法20只大耳白兔行氯胺酮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控制呼吸.夹闭肝门30min后恢复灌注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肝缺血25min、再灌注后5和10min由颈动脉采血,测血小板数量、粘附率、大聚集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法测定各时点血小板糖蛋白Ⅰb、Ⅱb、Ⅲa(GPⅠb、Ⅱb、Ⅲa)和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数量.结果血小板数......
作者:曹忠平;陶国才;刘怀琼;鲁开智;崔剑 刊期: 2004- 06
-
术中恶性高热一例
恶性高热(malignanthyperthmia,MH)为罕见严重的麻醉并发症.我院近年发生1例,因病情恶化较快,抢救无效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毅然;陈菊新;沈卫华;李木卫 刊期: 2004- 06
-
左双腔管置管致左支气管破裂一例
气管破裂是一种严重置管并发症,虽然罕见,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随着聚氯乙烯(PVC)材料制造成的柔软双腔管的运用,置管引起的此类并发症已大大减少,但各种不当处理时有报道.我院近期亦发生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斌;赵建生;徐德才 刊期: 2004- 06
-
全自动血液回输机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手术中应用很少.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血液回输设备的改进,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初动机是减少对异体血的大量需要.后来发现,自身输血还可以避免输入异体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溶血性和过敏性反应、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抑制等[1].目前,我国肝炎发病率高,艾滋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库存血液存在着携带相应病毒的可能性.由于......
作者:靳艳卿;崔苏扬 刊期: 2004- 06
-
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几十年来,虽然对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依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治疗对策,尤其是针对炎性因子的抗炎治疗相继在临床上应用,给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带来希望,但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1],其28d的死亡率仍然超过50%[2].这促使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重新审视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关键的致病环节,以期获得新的突破......
作者:邱晓东;景亮 刊期: 2004- 06
动态资讯
- 1 自体血回输对机体的影响
- 2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 3 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 4 全髋置换术中骨粘合剂填塞并发肺栓塞死亡一例
- 5 抑肽酶应用的临床进展
- 6 右美托咪定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 7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内分泌疾病的研究进展
- 8 氯胺酮对不同性质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 9 以每搏量变异为指导的液体治疗对精准肝切除术患者乳酸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 10 布比卡因配伍美托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 11 围术期液体容量的评估
- 12 脊髓背角内NDRG2在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中的作用
- 13 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对老年合并肺功能不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 14 丹参提取物F在再灌注损伤中对胃粘膜抗氧化能力影响
- 15 鞘内新斯的明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
- 16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 17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犬血脑屏障受损后颅内压和脑组织含水率的影响
- 18 剖宫产术后脑静脉窦血栓一例
- 19 急性吗啡耐受大鼠脑内孤啡肽的表达
- 20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