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出版部门: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80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11/R

邮发代号: 28-3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麻醉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年第10期文章
  • 心血管麻醉专科医师教育与培训

    实现精准麻醉、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满足患者舒适化需求是麻醉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应更加致力于在不断扩大的世界舞台上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这一背景下,麻醉亚专业的细分势在必行.而心血管麻醉是其中具挑战的亚专业之一,如何进行专科医师的教育和培训是影响亚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者:雷翀;侯丽宏;陈敏;董海龙 刊期: 2018- 10

  • 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随着心内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与此同时,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患者行外科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手术中体位摆放、手术操作、组织器官灌注和氧供的改变均可能引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变化;术中电磁干扰可能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而且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的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1].这些因素都给麻醉科医师的围术期管......

    作者:许珍真;李康;张鸿;王东信 刊期: 2018- 10

  • 糖皮质激素对心脏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参与调节机体应激反应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是围手术期常使用的药物之一.在非心脏手术中,GCs常用于减轻术后恶心呕吐,抑制高气道反应,辅助镇痛治疗,过敏反应的治疗,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以及防治脑水肿等[1].而在心脏外科手术中,GCs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常用于减轻围术期全身炎症反应,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白松杰;黄志勇;王薇 刊期: 2018- 10

  • 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心胸外科手术研究进展

    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blockade,PVB)是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椎旁间隙脊神经穿过椎间孔形成的脊髓外侧神经周围,阻滞躯体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以减轻胸腹部手术引起疼痛的技术.连续PVB是通过置管,利用神经阻滞泵给药,从而实现持续神经阻滞.PVB可以实施单侧和双侧阻滞,单侧PVB可以避免对侧交感神经阻滞,减少低血压发生,维持循环稳定[1];双侧PVB虽然需要相对大剂量的局麻药,......

    作者:张涛元;张慧;侯丽宏;陈敏;雷翀 刊期: 2018- 10

  • 研究麻醉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价值何在

    器官保护一向为医学界所关注,同样也为麻醉学界所重视.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更是为国内外麻醉学界重点关注领域之一.2016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年会期间笔者曾就《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价值何在?》为题在热点争鸣板块谈及个人观点.此后,也在某些学术活动中与同道进行过交流.本期《临床麻醉学杂志》为心血管麻醉专刊,撰写此文,旨在抛砖引玉,更希望引发同道们的讨论.......

    作者:张铁铮;李佳男;王洪乾;王丽 刊期: 2018- 10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麻醉中国专家临床路径管理共识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

    作者: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 刊期: 2018- 10